QX∕T 17—2019 37mm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技术规范(气象)
ID: |
2FE878DE7DC84DD5B2DAA4D99C009B4D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42 |
页数: |
8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27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07. 060,A 47,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,QX/T 17—2019,代替 QX/T 17—2003,37 mm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技术规范,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37 mm anti-aircraft gun in precipitation,enhancement and hail suppression activities,2019-12-26 发布2020-04-01 施,中国气象局 发布,QX/T 17-2019,目 次,刖言 .II, 范围 ..1,2规范性引用文件 1,3 作业点 .. 1,4 空域安全 2,5 作业安全 2,I,QX/T 17-2019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 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代替QX/T 17—2003《37 mm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九 与QX/T 17—2003相,比,除编辑性修改外,主要技术变化如下:,——统ー表述:将“防雹增雨”修改为“增雨防雹”,“人雨弹”修改为“炮弹”,“人工影响天气主管机,构”改为“气象主管机构”;,——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(见第2章);,——删除了术语与定义(见2003年版的第2章);,——修改“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点建设”为“作业点”(见第3章,2003年版的第3章);,——修改了作业点选址和场地要求(见第3章,2003年版的第3章);,——修改了作业安全相关内容(见第5章,2003年版的第5章);,——删除了高炮管理、弹药管理、弹药库房安全、运输管理(见2003年版的第6、7、8、9章),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 538)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、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、安徽省阜阳市气象局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袁野、冯晶晶、陈庆、刘伟、王新泉,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:,——QX/T 17—2003,n,QX/T 17-2019,37 mm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技术规范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 37 mm高炮人工增雨防雹的作业点、空域安全和作业安全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口径为37 mm高炮和人工增雨防雹炮弹(以下简称炮弹)进行的人工影响天气,作业,2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QX/T 18-2003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 mm高射炮技术检测规范,QX/T 165-2016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 mm高炮安全操作规范,QX/T 256 37 mm,QX/T 297-2015,QX/T 329-2016,QX/T 339-2016,QX/T 358—2016,高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绘制规范,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要求,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站建设规范,高炮火箭防雹作业点记录规范,增雨防雹高炮系统技术要求,3作业点,3. 1选址,作业点选址应:,a)根 据当地气候特点、作业需求、地理位置、交通和通信等条件,在冰雹路径或人工影响天气受益,对象的上风方向选址;,b)避 开地质不稳定地带和山洪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带;,c)避 开人口密集区(城镇、村庄、学校等)、重要设施(油库、发电厂、化工厂、文物古迹、军事设施,等)、交通要道(机场、航线、铁路、高速公路、国道等);,d)距 离居民区不小于500 m,3.2 场地,作业点场地应:,a)地势较为平坦,土质坚实;,b)与公共道路连接便利;,c)视野开阔,炮口前方无影响射击的障碍物(电杆、电线、树木、建筑物等);,d)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连接;,e)设立警戒标志和允许射击方位的标志,3.3 建筑物,建筑物应符合QX/T 329-2016中5. 1的规定,1,QX/T 17-2019,3.4 射击平台,射击平台应符合QX/T 329-2016中5. 2的规定,3.5 标牌,应按QX/T 329-2016中5.4要求设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标牌,3.6 人员配置,使用经半自动化改造的37 mm高炮作业时,作业人员应不少于3人;使用其他37 mm高炮作业时,作业人员应不少于4人。作业人员中应有1人任炮长,4空域安全,4. 1作业空域申请,4. 1. 1实施地面高炮对空射击作业前,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或其授权的作业点应按照空域使用和安,全保障协议的要求向相应空域管理机构提出作业空域申请,4. 1.2未获得批准的作业空域申请一律不得实施作业,4.2 通信联络,通信联络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、空域管理机构、地面作业点之间应采取有线通信、无线通信、网络,通信等两个以上互为备份的通信方式。作业期间通信设备应有专人值守。作业结束后,申请单位应立,即向相应空域管理机构报告作业完毕,4.3 作业时间,作业点应严格按照空域管理机构批准的时间实施作业。在批准的时段内未完成作业,应立即停止;,被中止或撤销的作业如需再实施,应重新进行空域申请,4.4 空域动态,作业时作业人员应密切观察作业空域状况,遇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,4. 5空域记录,作业指挥中心应按QX/T 339-2016中3. 5规定记录空域申请、批复和使用情况,5作业安全,5. 1作业人员,5. 1. 1作业人员应参加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的技能培训、考核合格后方能作业;考核合格的人员每,年应复训ー次,5. 1.2作业人员名单,应由所在地气象主管机构报送当地公安部门备案,5.2 作业现场,5.2 . 1作业前应对作……
……